3月15日至16日,江蘇省現代農業(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水產專家與有關養殖戶齊聚水鄉興化,舉辦蝦蟹混養(興化模式)座談研討交流會,以期為我省蝦蟹經濟的健康、持續、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為今后的鄉村振興提供一條降本提質增效的新路徑。
座談研討交流會由江蘇省現代農業(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集成創新中心主辦。
當下,已到了放養抱籽蝦的季節!斑@是剛捕撈的抱籽蝦,有一兩重,肚子特別大,估計抱籽量有四五百只……”在中堡鎮東蕩村參觀現場,村民孔繁彬從蝦籠中抓起一只小龍蝦向與會者介紹道。他說,蝦蟹混養,以前要到外地買蝦苗,現在不要這么麻煩,利用技術手段,讓留池中的小龍蝦提前繁育,在清明前后開始放苗。一畝田適宜放養10只抱籽蝦,放多了,不利于螃蟹的生產。這個季節,如果到外地引進種苗,一畝田僅種苗就要800元左右,而買10只抱籽蝦只要100元,節省了種苗費用約700元。蝦蟹混養,畝均效益可超5000元。
近年來,興化按照“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的原則,加快發展多品種立體綜合種養等生態養殖模式,創新蝦蟹混養“興化模式”——定量放養抱籽小龍蝦和早繁小龍蝦苗種,推廣河蟹、青蝦、沙塘鱧高效混養模式。目前,該市水產健康養殖面積占比達75.1%,優質水產品面積占比達到86.85%,蝦蟹養殖面積約82.5萬畝。
興化市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水產技術指導科負責人張鳳翔說,蝦蟹混養,關鍵要防止蝦蟹相互打斗,養殖期間要掌握好時間節點:清明前后,河蟹迎來一殼期,此時小龍蝦苗對其幾乎沒有影響;五六月份,河蟹迎來二殼至三殼期,此時小龍蝦已開始捕撈,對河蟹的影響有所減少;到了河蟹四殼期,小龍蝦已經捕撈得差不多了。
張鳳翔介紹,今年,他們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以及上海海洋大學進行合作,通過引進人才與技術合作等方式,在“一稻一蝦一蟹”生產模式上將開展更多的科研探索。
“蝦蟹混養‘興化模式’,充分利用了當地螃蟹養殖面積優勢,大幅提高了經濟效益。而且,混養塘幾乎沒有‘水癟子病’發生,這與當地采用的綠色健康生產模式密切相關!笔‖F代農業(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唐建清研究員說,目前我省小龍蝦生產主要依托稻田,很難做到單獨養殖。興化在“一稻一蝦一蟹”生產模式上的有益探索,有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全省的小龍蝦生產提供借鑒。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